練教學之技能 育國家之英才

練教學之技能 育國家之英才
———撫州一中物理組教研活動側記
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目標,展示先進的物理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展現優秀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風采,4月11日,撫州一中物理組按照撫州市教體局《關于舉行全市優質錄像課競賽活動》的通知,決定舉行全校物理優質錄像課競賽活動。活動由物理教研組組長凌金農主持。

經物理組全體老師集體討論,推薦王琴平、唐婧意、唐娟娟、尹豐、黃麗五位老師參賽。參賽老師先用一個星期的時間,積極備課,寫好教案,做好上課的充分準備;然后利用4月19日組會活動時間,分備課組對參賽老師的課進行點評;再用一個星期的時間進行打磨,最后成型拍成錄像課,力爭向市教體局交出最優秀的課例。

唐婧意老師上課的內容是物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4節《力的合成》。這堂課通過生動形象的游戲導入,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通過小組探究,深入淺出,將抽象的力的概念形象化,整堂課學生積極參與,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使“力的合成”從游戲中來,到生活中去,激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及探索熱情,很好地落實了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王琴平老師給大家帶來的課程是《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本節課選自2019年人教版必修二第6章第4節,教材開篇介紹火車轉彎問題,然后介紹汽車過拱形橋,凹形橋,航天器的失重現象,最后是離心運動。然而這樣處理由于缺乏理論基礎,學生不能真正理解火車轉彎問題這一難點。王老師首先以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現象引題,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其次對教材順序進行了精心改編整合,設計情境探究圓周運動、近心運動、離心運動所需要的條件,激發學生主動猜想,然后設計實驗驗證,使學生真正體驗科學探究基本環節。再次逐步引導學生運用動力學理論逐步分析火車轉彎中火車車輪為什么要有輪緣,火車車軌為什么要設計成外高內低這種形式,規定速度與哪些因素有關,如果超過或低于規定速度又會出現什么現象,層層深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接下來進行知識遷移,把火車轉彎過渡到汽車轉彎,設計學生模擬演示實驗,學生在快樂中分析汽車飛檐走壁的原因。就這樣根據知識內在的聯系,一步一步設計情境、使學生主動參與創新實驗,使學生深切的感知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并能夠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學習中感到快樂。

尹豐老師給學生講授的是《牛頓第三定律》。尹老師引領學生從擠壓氣球、塑料板上啟動汽車、反沖車的體驗中,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接下來,通過彈簧測力計粗略得出相互作用力的關系,再通過DIS實驗精確總結出一對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線的結論,由此得出牛頓第三定律;然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歸納總結一對相互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聯系和區別;最后,引導學生做受力的初步分析。


年輕教師黃麗、唐娟娟老師也不甘落后,一邊努力備課、積極鉆研教材,一邊向經驗豐富的老師求教,都上出了一堂優質的示范課。


課堂教學結束后,高一備課組長雙健斌老師組織全備課組的老師對王琴平老師的課進行點評,他們一致認為王老師的公開課上的既嚴謹又生動,充分反映出王老師對工作的敬業精神和對專業的執著鉆研精神。同時也指出了教學中的一些不足,比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不夠;實驗設計還可以進一步改進增加實驗趣味性和震撼力;在課堂過程中老師參與偏多,需要引導學生更主動參與課堂討論與實驗操作過程。
高三物理備課組凌金農、戈蘭蘭、黃勁松、姜偉、周翔等老師對尹豐老師的課進行了評價與建議。大家充分肯定了尹老師積極向上、虛心學習、教態自然、語言精煉、師生互動好、極具親和力等優點,同時提出了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高三備課組長姜偉老師重點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特別提出對教材的處理千萬不能忽略新課標的研讀,也提出對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應加強立德樹人的培育。教研組長凌金農老師帶領大家共同關注新教材三點的變化:一是嚴謹性,要實事求是,以物理學科應有的嚴肅性呈現給學生;二是現代化,新教材多處進行數字化處理,如DIS實驗、多媒體素材等;三是實用性,舊教材中多處重復內容進行刪減或重組,課后習題更傾向于生活情境等。最后凌組長強調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為我們的教學教研帶來諸多挑戰,但專心學習、用心研究將是我們物理組全體老師取勝的關鍵!
本次教研活動既是一堂優質的錄像競賽課活動,更是一場共同研討新教材、新高考的教研的活動。物理組全體成員將繼續加大教研力度,不斷地給老師們提供新思路,激發整個物理組研究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的熱情,更好地實現“練教學之技能,育國家之英才”的初心。
供稿:科研處
文\圖:周 翔
審核:元云曦